而马谡却是剑走偏锋,先露出破绽,故意授人以柄,把对方引入歧途以后,玩弄于股掌之间,然后再倒打一耙,效果自然不差,但也易引起张嶷的怨恨。
诸葛亮旁观者清,很快看出了马谡用此计的弊端,他怕因为马谡与张嶷之间发生矛盾,影响整个战争的胜负,就告诫马谡道:
“幼常,你与张嶷之间的竞争,都动用了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,你们之间或许还有其他的约定,但你既然已经在竞争中胜出,不管怎样,希望你们之间的事情到此为止,不要影响你们之间以后的关系。”
马谡也有意化解他和张嶷因竞争越巂郡太守而产生的隔阂,自然不会在这件事上与诸葛亮争执不下,他一口答应道:
“丞相金玉之言,幼常自当遵循!但如果伯岐将军心里放不下,主动挑衅在先,幼常也会予以还击。”
诸葛亮对马谡的回答还算满意,为了杜绝马谡与张嶷的矛盾带来负面影响,他肯定还要找张嶷敲打一番。
诸葛亮鼓励军中将士竞争,他的激将之法用得炉火纯青,经常信手拈来,马谡和张嶷之间的竞争,也是他亲手设计安排的。
诸葛亮作为军中的主帅,当然不怕将领之间有派系和纷争,前提是把劲都得用在战场上,拿战功出来说话。而不是将领之间的相互算计,相互拆台,这才是军中大患!
诸葛亮对马谡期望颇高,知道马谡还是没有完全理解自己的意思,而他也另有用意,就语重心长话地对马谡说道:
“幼常,你知道先贤把隐恶扬善、惩恶扬善平行并举的用意吗?看似二者互相矛盾,是不可能兼容并蓄的二种手段,实际上都是不可或缺的!二种手段最终的目的都是扬善!惩恶即是扬善,隐恶也是为了扬善,把某些人的恶行隐而不宣,并不意味着不惩罚,目的是让这些人不再行恶,只有做好了扬善,百姓才能从善如流。人非圣贤,谁能无过?善行恶举,只不过在一念之间。如果一味地揭露并宣扬恶行,但又得不到应有的惩罚,不但会让那些有恶行的人变本加厉,而且会让那些有恶念的人争相仿效,百姓中的恶人只会越来越多,因此,从某种意义上说,隐恶扬善比惩恶扬善显得更加重要!”
马谡有一些梦中世界的记忆,也了解一些梦中世界的社会现象,也有一些梦中世界的迷惘。
听了诸葛亮这一席话,马谡茅塞顿开!在心中感叹“古人诚不欺我!”的同时,恨不能把这种论点带回梦中世界,可惜他已经回不到梦中世界。
马谡对诸葛亮心悦诚服,他也听出了诸葛亮不让自己揭露张嶷短处的用意,自然是唯唯诺诺,两人相谈甚欢。
不久之后,诸葛亮又把话题转到了征讨孟获叛乱的主题上,他首先把如何封赏并使用吕凯的难题,抛给了马谡。
马谡听了之后,对诸葛亮步步为营的手段大感叹服!
原来,诸葛亮的“隐恶扬善”论调,并不完全是害怕马谡和张嶷互揭其短,也是在为封赏吕凯而“扬善”做出铺垫。
诸葛亮说出了按照吕凯现有的职位和功劳,封赏的职位太低,达不到“扬善”的效果,明面上,是让马谡拿主意、想办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