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到孟获召集“刀牌獠丁”的消息,诸葛亮就与马谡一起定下了“疲敌之计”,但他并没有打算让马谡、马岱继续领兵担当攻击主力,决定还是由张嶷、王平担任先锋。
这次南征,诸葛亮不但要每一支军队都能够得到足够的训练,还要每一名将领都能立下足够的功勋。
诸葛亮让马谡领本部二千人马,还是驻扎在孟获的大寨之中,确保军队的后路,还负责周边大小部落情报的收集。
而马岱和赵统,还是一起驻扎在峡山口,负责保证粮道的通畅和运粮队的安全。
而转运粮草的将领,就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乔,诸葛亮派田石率本部二千人马,跟随诸葛乔一起行动,确保他的安全。
南中蛮荒之地,河流密布,过了泸水,前往银坑洞的必经之道上,还有一条大河叫西洱河,流经此处的水势虽然很虽慢,但也有三尺多深,二十余丈宽,大军并不能徒步涉水而过。
诸葛亮觉得,西洱河北岸地势平坦,回旋余地不够,实施“疲敌之计”的难度可不小!
骚扰的部队,容易被“刀牌獠丁”咬住,双方只能死战,都会损失惨重。
这也许是孟获愿意看到的结果,但并不符合诸葛亮的要求!所以,诸葛亮决定军队渡过西洱河,利用这西洱河之天堑,实施“疲敌之计”,效果会更好。
西洱河北岸并没有船筏,诸葛亮下令伐木为筏,准备渡河。
谁知道,砍伐河边树木做好的这些木筏,刚开始可以飘在河面上,但只要多几个人上到木筏上,木筏就会慢慢没入水中。
诸葛亮找来吕凯询问,吕凯主要掌管情报的收集,他早就打听到,这里的人过河,用的都是竹筏,因为诸葛亮大军的到来,孟获下令收走了所有竹筏,至于木筏为什么不能用,他也不知内情。
其实,木筏也是可以用的,主要是河边这些树木,都是含水量大的杂木,浮力不足以载人载物,如果换成干燥的树木,就可以用了。
吕凯并不知道浮力的原理,但他从当地人用竹筏的信息找到了解决之法,他对诸葛亮说道:
“听说西洱河上流有一座竹山,其山上的竹子长得非常粗壮,大的和树木一样粗。我们可以派人前去砍伐竹子,制作竹筏,在河上搭起竹桥,军马可以轻松渡过。”
诸葛亮所在的荆州,也是楠竹的产地,西川到处都有楠竹,对楠竹的砍伐和使用,士卒们并不陌生。
诸葛亮随即调数千士卒前往竹山,砍伐大竹子上万根,扎成竹排顺水放下。
诸葛亮挑选了一个河面狭窄的地方,把竹筏绑扎在一起,搭起一座竹桥,宽有十余丈。
诸葛亮又调来上万大军,在河北岸,扎下一排营寨,然后就以河为壕堑,以浮桥为城门,在河北岸筑起数道土墙,围成一个防守城池。
诸葛亮当然不会让蛮兵轻易攻到竹桥,只要丢一把火,就能让竹桥化为乌有。
诸葛亮是要给孟获一个错觉,认为自己是要据险而守,又在西洱河南岸桥头,利用地形,品字形立下三个坚固的大寨,护住竹桥,每个营寨都有数千兵马,可以互相呼应,等待“刀牌獠丁”的到来。
孟获这次出征的目的,主要是消耗秃龙洞、八纳洞、乌戈国三大部落辖区内的中小部落的军事实力。
孟获可不想再调用本部落的精锐兵马,他再也消耗不起了。
但没有自己的亲信兵马督战,这仗也没有办法打!
好在他回到银坑洞不久,贺云、方山已经在黄河洞、花园洞立下了根基,各带五千兵马前来助战。
贺云和方山,因为提前就知道了孟获偷营的结果,跟随孟获偷袭诸葛亮营寨之时,并没有盲目冒进,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损失,他们的军事指挥才能,也得到了黄河洞、花园洞士卒的认可。
贺云率军回到黄河洞,方山率军回到花园洞,他们利用部下将领所在的家族,与各方势力达成协议,确定了自己的地盘。
他们商量以后,觉得要想过得安稳,孟获这个靠山不能垮台,各自留下了一半的军队和亲信将领驻守地盘,各领五千军马来助孟获,实际上是要助诸葛亮、马谡彻底平定蛮族。
孟获这次与诸葛亮对战的心态改变了,他也不想真的战胜诸葛亮,也不怕诸葛亮杀了自己,这次出征索性不动用部落的精兵,只带了自己的数百心腹卫士,率领贺云、方山的一万人马,和征召来的三万多“刀牌獠丁”,往西洱河边的蜀军营寨杀去。
对悍勇“刀牌獠丁”的战斗力,孟获还是有信心的,将近西洱河的时候,孟获让孟优、贺云、方山统领中军准备接应,他亲自引前部一万“刀牌獠丁”,直接到了品字形的前寨挑战。
孟获被诸葛亮擒获三次,一起也喝过酒,两人也算是老熟人了。
但起初诸葛亮并没有把孟获放在平等的地位,并不在军阵上和他相见。
诸葛亮见孟获率领“刀牌獠丁”主动前来进攻,知道他已经领会了自己的意思,今天决定在阵上见他一次。
诸葛亮并没有穿戴盔甲,而是头戴纶巾,身披鹤氅,手执羽扇,乘坐在一辆驷马车上,左右众将骑马,簇拥而出。
孟获的装备,已经被诸葛亮缴获好几次了,每次诸葛亮放他人走,另外安排马匹,却故意不把他的盔甲和原来的马匹还给他。
这次诸葛亮南征,使用攻心之计,斩首蛮兵将士相当少,意味着将士们的军功减少,而敌方主帅的武器、盔甲和坐骑,都是可以登记在册,换取不少的军功,这就是所谓的我军打得敌酋“丢盔弃甲”。
孟获作为蛮王,好装备还是不缺的,只是新装备用着有些不顺手,尤其是坐骑,对他的战力有一定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