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贡品,有包茅,亦有财帛,外臣这便启程,赶赴洛邑,觐见天子。
望列国诸侯,勿忘今日之约,年年进贡,岁岁朝觐。”
这还没完,屈完又命人将数百奴隶带将上来,更有数辆大车随后。
屈完谦恭对郑文公、陈宣公道:“这些,均是取自贵国,寡君交待,悉数返还。望郑伯、陈侯遵守盟约,与楚世代友好,从此互不侵犯。”
大家都看得呆了,鲁僖公不禁都对楚国心生敬意,楚子有德啊,胸襟宏大,气量不凡!
今后,务必要高度重视与楚国的关系了。
最后,屈完诚恳对齐桓公道:“外臣有一事相求于齐侯。蔡侯犯错,得罪齐侯,致齐侯率联军讨伐,固然罪有应得。
然今蔡侯已得教训,念在蔡国乃武王之弟封国,灭之实在令天下诸侯寒心。故外臣斗胆,请齐侯宽恕了蔡国,让蔡国复国吧。”
齐桓公哪里还有话?
此时列国诸侯,甚至包括齐桓公自己,都被楚国的器量给折服了。
齐桓公当即决定,准许蔡国复国,联军全部撤出楚、蔡之地,即日北返。
为了展示齐国的风度气量,齐桓公遣使至徐国,命令徐军撤出舒国,即日班师回徐,让刚刚被灭的舒国复国。
就这样,举世瞩目的一场世界大战,最终没有打起来。
齐、宋、鲁、卫、郑、陈、许、曹等八国,与楚国在召陵举行会盟后,联军班师。
楚国认错,恢复向周王室进贡,蔡、舒两国复国。
有人对齐桓公这次虎头蛇尾的伐楚行动非常有意见,说这本是中原诸侯一举打压楚国的大好机会,由于这次齐桓公没能教训楚国,使楚国从此不断北上中原,成为中原大患。
是的,这本来是一场南北终极对抗,只要战事一开,历史必将被改写,但最终没打起来。
原因前面已经交待得很清楚了,因为联军根本没有必胜的把握!
齐国虽然强大,但近几年来,为履行尊王攘夷的国际义务,连续征战,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。
再厚的家底也是要掏空的,如果再跟楚国干上一架,哪怕最后得胜,估计也是惨胜。
真的打起来,楚成王是输得起的,而齐桓公是绝对输不起的。
不管如何,齐国至少赢得了面子。楚国认了错,认了罚,这对齐国来讲是最重要的。
春秋早期中原许多诸侯国发动的战争,与秦晋楚吴越等边陲国家发动的战争目的非常不同。
中原诸侯,一般是通过战争讲清道理,重在教训对方。
边陲诸侯,一般是通过战争拓地扩疆,重在消灭对方。
从这个层面上讲,联军算是达到了战略目的。
但不管如何,如今的春秋江湖初步形成了南北两大军事集团。
在北方,以齐国为核心,聚集了鲁、卫、郑、燕、邢、曹、曾、莒、邾、徐、陈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诸侯,即中原诸侯联盟。
在南方,则以楚国为核心,包括巴、蜀、邓、蔡、郧、绞、谷、轸、鄀、舒等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诸侯或者部落,我们暂且称南楚联盟。
当然,相对于中原诸侯联盟而言,貌似南楚联盟这些国家相对比较弱小。
而且,有的已经成为了楚国的附庸,有的后来成为了楚国的一个县,有的只是近于无奈而表示服从楚国的,有的仅仅是蛮夷部落而已。
只是,在这次中原诸侯联军伐楚过程中,鲁国、郑国、陈国等国,对楚国的态度开始了转变。
楚国貌似是认了错,服了输,但楚国给中原诸侯的印象,不再是此前的南蛮形象,而是讲礼也讲理的一方诸侯。
单凭这一点,楚国势必会在接下来的春秋舞台中,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。
鲁国国君鲁僖公,更是作出了“无论如何不能得罪楚国”的重大战略决策!